金融基础以太估的重低被严坊数字设施
记得上周看到市场大跌时,我心里特别纳闷——明明没啥重大利空消息,怎么又集体跳水了?这种莫名其妙的波动恰恰说明,大多数人压根没看懂加密货币行业的底层逻辑,特别是对以太坊的认知还停留在"山寨币"的层面。
加密圈的老毛病:只盯着热闹,不看门道
说来好笑,现在媒体和散户们聊来聊去还是那老三样:比特币价格、狗狗币这些meme币炒作,还有"以太坊杀手"们又出了什么新噱头。说实话,这些话题都太过时了!就像我们StarEx分析师Jason说的,现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Aave这样的协议管理着500多亿美元资金,是Hyperliquid这种项目在重新定义交易模式。
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ICO泡沫,当时大家都在炒概念,谁认真研究技术了?现在历史又在重演——注意力都被社交媒体的噪音带偏了,却忽略了以太坊正在成为数字金融核心基建的事实。
估值逻辑的认知偏差
很多老派投资者总是拿市盈率说事,觉得ETH的估值高得离谱。但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!我们StarEx团队研究发现,ETH更像是张"看涨期权"——押注的是未来全球资产上链的大趋势。就像90年代人们质疑互联网公司估值一样,用传统金融指标根本解释不通。
举个现实例子:最近有个神秘大户通过Galaxy Digital的场外渠道,三天就买了8万个ETH,价值近3亿美元!更夸张的是,贝莱德这些机构ETF的持仓一个月就暴增40%。这哪是散户玩得起的游戏?分明是机构在下一盘大棋。
政策东风来了
美国最近的态度转变特别有意思。白宫搞了个"Project Crypto"计划,SEC也开始松口,这就像给数字金融开了绿灯。Jason经常跟我们说,现在ETH的角色已经变了——从"加密货币"变成了"数字经济的石油",未来所有金融交易可能都得靠它润滑。
想想看,如果3.7万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都要依托以太坊网络,那现在的估值还算高吗?摩根大通这些机构持有ETH,就跟央行储备黄金一个道理——不是为了炒,是为了确保系统安全。
机构进场的好戏才刚开始
目前机构持有的ETH只占5%,远低于比特币的12%。这说明什么?大鱼才刚刚开始游进来!我们StarEx的交易数据也显示,最近新增了200多个"鲸鱼地址",每个都持有至少1万枚ETH。
这种资本结构的变化让我想起股票市场机构化的过程。未来的ETH市场可能更像纽交所,而不是早期的比特币论坛。虽然有人担心这样会丧失去中心化特性,但想想互联网发展史——要普及就难免要妥协。
现在是布局的最佳窗口期
说实话,现在市场情绪这么低迷,反而是建仓的好时机。以太坊正在经历从"社区项目"到"金融基础设施"的蜕变,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价值重估。就像我们分析师Jason说的,现在的争议和波动,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。
站在这个时点回头看,也许我们会感叹:2024年以太坊被严重低估的时候,为什么没多买点?毕竟,当所有人都看懂它的价值时,价格可能早就飞上天了。
(责任编辑:投资)
-
朋友们,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绝佳的机会!MassaLabs这个新兴的Layer-1项目正在派发福利,通过完成几个简单的任务就能白嫖2000+代币。作为一个区块链老韭菜,我亲自测试过这套流程,现在就把攻略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。为什么说这是个好机会?MassaLabs这个项目可不简单。他们从2020年就开始潜心研发,2021年就获得了500万欧元的融资。最吸引人的是,他们专门拿出超过8%的代币来奖励测试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比特币Ordinals圈子里,最让人兴奋的莫过于递归铭文这项技术革新了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领域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这可能是今年以来比特币生态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。记得6月12日那天,当Raph在Github上宣布这项更新时,整个社区都沸腾了。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ERC-721标准刚刚问世时的场景——新的技术标准往往能开启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世界。为什么说递归铭文如此特别?想象一下,就像... ...[详细]
-
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?有时候生活就像在迷雾中前行,完全看不清前方的路。这时候我就会想起那句"看不清未来时就比别人坚持久一点"。作为一个经历过职场起伏的人,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。记得2018年创业低谷期,正是靠着这份执着,最终等到了转机。现在的社会,光鲜亮丽的故事太多了。"光荣与梦想千篇一律 自律与忍耐万里挑一"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!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,却很少看见背后那些枯燥重复的日子。... ...[详细]
-
不得不说,昨天的行情真是太给力了!看着BTC一路上扬,我们的多单策略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。说实话,这种酣畅淋漓的盈利体验,就连我这个老韭菜都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。昨天我们一共布局了三波多单,总盈利高达700点。第一单从25787进场,在26200完美止盈,410多个点到手的感觉不要太爽!第二单26087进场虽然只拿了58个点,但市场瞬息万变,懂得见好就收才是王道。最精彩的是第三单,26097进场后... ...[详细]
-
老韭菜们都知道,九月对加密市场从来都不友好,今年也不例外。看着价格一路下跌,我朋友圈里那些曾经天天晒收益的"大佬"们,现在都开始晒旅游照了。市场冷清得连空气里都飘着绝望的味道,但你知道吗?这种时候往往藏着最好的机会。市场动态速览这周市场可是热闹得很,让我给你盘一盘:Gammaswap终于在Arbitrum上线了,Daniele Sesta又搞出了个WAGMI来割韭菜(笑),ARB激励计划终于落地,... ...[详细]
-
卓世科技掀起AI行业革命:当知识遇上模型,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新玩法
在这个秋风送爽的九月,北京见证了一场关于AI未来的思想盛宴。卓世科技举办的这场发布会,与其说是一场产品推介会,不如说是一次行业数字化的头脑风暴。作为亲历者,我深深感受到,这家公司正在用"知识增强"这把钥匙,试图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大门。AI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?当BAT等巨头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打得不可开交时,卓世科技CEO屠静的演讲让人眼前一亮。她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:AI产业的真正价值不在"... ...[详细]
-
Solana流动质押困局:70%质押率背后的DeFi发展瓶颈
说到区块链质押,Solana的表现绝对让人印象深刻——超过70%的SOL代币都被质押出去了。这个数字放在任何公链里都算得上亮眼,但奇怪的是,流动性质押在这里却迟迟未能起飞。流动性质押的"魔力"为何失灵?作为一名长期观察DeFi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见证了以太坊上流动质押的惊人崛起。Lido等协议的成功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:用户既能获得质押收益,又能保持资金流动性。但到了Solana这里,故事却完全不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看着加密货币市场从比特币这个小众实验发展到今天的繁荣景象,真的很让人感慨。记得2009年那会,跟朋友聊比特币时还被当作是骗局呢!现在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种数字货币在竞相角逐,要从中找出真正有潜力的"黑马",还真得擦亮眼睛。老牌强者稳如磐石比特币(BTC)这个"数字黄金"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。每当我看到那些华尔街大佬们也开始囤比特币时,就会想起过去十年间币价从几美分到几万美元的疯狂旅程。它已经不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币圈又热闹起来了!比特币这个"数字黄金"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,重新站上了2.7万美元大关。说实话,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到这个场景真是百感交集。记得就在一个月前,市场还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。8月份那波从3.17万美元跌到2.49万美元的行情,简直让投资者们痛不欲生。我当时看着账户里不断缩水的数字,连晚饭都吃不下去。但市场就是这么神奇,9月份开始,行情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9月... ...[详细]
-
说起高端社交圈,最近在上海可是出了件大事!一群热衷BBA豪车的老朋友们搞了个不得了的新玩法——BBA俱乐部。这事儿说来有趣,最开始就是几位传统企业家和300多位BBA死忠粉在会所闲聊时蹦出的灵感。线下大佬遇上区块链,擦出怎样的火花?这帮人可不简单,线下会所里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,线上更是聚集了一批钻石级别的投资高手。他们把传统社交圈的资源优势搬到了区块链上,推出了BBA俱乐部通证。说实话,看到88... ...[详细]